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开路先锋”旗帜飘扬南极——中铁建工南极罗斯海新站项目建设侧记

来源: 时间:2024年02月08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新年伊始,随着最后一根钢梁吊装完成,经过一个月时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铁建工承建的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罗斯海新站主楼主体结构封顶。
  这项工程是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担当这项工程建设任务的,是中铁建工第20次远征南极的94名勇士。
  “钢人铁马”再赴南极
  早在2017年,罗斯海新站的建设准备工作就已经展开。2018年2月,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随后陆续完成了新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承担这次临时建筑建设系列任务的是第15次参加南极科考的中铁建工建设者。当年,他们克服严酷自然环境和施工方法受限带来的种种困难,圆满完成新站临时建筑和临时码头搭建等任务,为新站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中国极地中心继续将罗斯海新站建设任务放心地交到中铁建工建设者手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4月,中铁建工收到新站建设任务,公司党委高度重视,站在“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总结汲取自2002年以来19次远征南极的建设经验,并决定由所属四公司具体完成这次任务。四公司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新站施工方案,组建精干队伍,定制钢构配件,全方位地投入前期准备工作。
  据了解,在历次南极考察站建设中,中铁建工建设者们弘扬“开路先锋”文化,克服极昼、烈风、酷寒、暴雪等困难,甚至生死考验,缔造了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破难;特别讲团结,特别讲协作”为核心内容的“钢人铁马”南极建设精神。“历次南极科考建设任务中,我们高质量完成了长城站维修维护、中山站大规模扩建、罗斯海新站的前期准备工作等多项任务,赢得多方信任与支持。”中铁建工南极项目党支部书记曹涛介绍,“此次中铁建工有94名建设者随船出征,是历年来参建人数最多的一次。”
  “00后”谢帅帅,今年22岁,是这次南极考察队里年纪最小的队员。“钢结构安装、电焊、吊装指挥,这些我都会。南极考察站是我干过最有意义的工程了,回去以后我要把这些经历讲给所有我认识的人听,他们肯定会特别羡慕我!”谢帅帅自豪地说。
  快速开局 赢得先机
  经过一个月的船上施工方案完善、技术交底、安全演练培训,以及海上颠簸,2023年12月7日,“雪龙2”号和“天惠”轮历经5次破冰开道后,冲出冰区,抵达位于南极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本次随行的94名中铁建工建设者随即在这里拉开罗斯海新站建设的大幕。
  按照计划,考察队将于今年4月份返航。如此,给新站建设的施工时间只有2个月。建设工期紧,而新站所处区域正位于南极大陆有名的风区,酷寒、强风的自然环境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难度。
  “雪龙2”号和“天惠”轮一抵达预定海域,中铁建工建设者就在考察队的统一安排下,全部投入紧张的卸货作业中。此次卸货约9300吨建设物资,数量巨大。由于海冰变化很快,越是近岸,冰山和岛礁越多,“雪龙2”号和“天惠”轮无法直接抵达施工作业区域的岸边,物资需要通过小型船舶倒运至新站码头后,再接收装车运送至站区堆场。
  人员、材料和机械如何实现高效协同,是卸运作业的一大挑战。中铁建工项目团队多次专题讨论、修改完善卸货方案,按照“先生活保障、后施工生产;先主楼、后后勤”的原则,将卸货任务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人员分为三部分,分别负责船上卸货、码头装车、路途运输。
  卸货的时间并不固定,需要根据海况而定。94名勇士,94面旗帜。他们在极限环境中,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历时13天,罗斯海新站区域物资提前卸运完成,并创造了南极考察史上最短时间卸运最大物资量的记录。
  攻坚克难 极地盖房
  2023年12月16日,罗斯海海域飘起大雪,新站首根钢柱吊装,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为了保证南极现场钢结构顺利搭建,预拼装工作于2023年7月就在国内完成。中铁建工南极罗斯海新站项目工程班班长吴兆兵介绍,整个结构近千根构件,在国内都按一比一的比例全部搭设了一遍。由于南极现场不具备焊接条件,新站钢结构拼装需要通过手动安装耐候性高强螺栓固结。这种材料螺栓能够有效避免在低温下发生冷脆断。数万套螺栓需要建设者们一一准确施拧。
  坐上升降机,来到离地面近20米的钢梁作业面,小心翼翼地固定好安全绳,建设者们的一天安装工作又开始了。戴着厚厚的手套施拧螺栓,操作起来极不方便,费神又费力。夏季的南极,太阳一直挂在地平线之上,建设者们利用极昼的光亮,从早上7点到夜里10点,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机械师胡晴已准备第9次在南极跨年,具有多次南极建设经验的他介绍:在这里要充分利用好窗口期的每一个小时,否则机会难得再来。
  钢结构骨架搭建完成后,就需要往里面“填肉”,功能模块安装随即展开。罗斯海新站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与其说是一座科研站,不如说更像一座“微缩科学城”,内部分为办公室、实验室等种种功能模块,全面满足科研、办公、仓储、生活等需求。所有功能模块都采用国内加工、现场安装的方式,极大减少了现场施工时间。建设者聚精会神地操控履带吊机,将功能模块严丝合缝地嵌入已经成型的主体结构中。“人歇机不停”,施工采用班倒机制,大家只为在下一次大风到来之前,尽可能多地完成安装任务。
  安装幕墙板犹如给考察站“穿衣服”。幕墙板多达上千块,数量多且安装精度要求高。地处南极,随时可能遇到突发情况。1月25日,天气预报显示,未来3天风力均在10级左右,阵风超过12级。此时,主体结构幕墙板尚未完全封闭。一旦大风来临,未封闭的站内气流会形成负压,产生从内向外的推送力,已经安装好的幕墙板也有着被大风吹走的危险。这时,留给建设者的施工窗口期,只剩10个小时。
  中铁建工项目团队当即与极地中心、国家海洋预报中心、设计院所等单位沟通,最终决定紧急封闭新站迎风面。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突击战正式打响!23时,数十名建设者分为5支队伍,用牵引绳配合吊机控制幕墙轨迹。风力逐渐达到8级,800多斤重的幕墙板在大风的作用下不断摆动,极难控制。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建设者们冻得四肢僵硬。但每个人都在坚持,丝毫不敢放松心神、拖慢进度。翌日零时30分,最后一块幕墙板安装到位,建设者们又一次赢得突击战。
  从空中鸟瞰罗斯海新站,茫茫白雪中,新站整体形象呼之欲出,白色的幕墙与冰原融为一体,显得格外静谧和谐。截至目前,罗斯海新站主楼及后勤中心幕墙安装接近尾声,即将进入结构细部、模块细部处理阶段。 孙威)